1、丢盔卸甲 [ diū kuī xiè jiǎ ]
释义: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发》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2、腹中兵甲 [ fù zhōng bīng jiǎ ]
释义: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3、躬擐甲胄 [ gōng huàn jiǎ zhòu ]
释义:指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晋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
4、坚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释义: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出处:《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5、解甲投戈 [ jiě jiǎ tóu gē ]
释义: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6、解兵释甲 [ jiě bīng shì jiǎ ]
释义: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7、坚甲厉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释义: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8、解甲休兵 [ jiě jiǎ xiū bīng ]
释义:指不再战斗。同“解甲休士”。
出处: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9、解甲休士 [ jiě jiǎ xiū shì ]
释义: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出处: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10、卷甲倍道 [ juǎn jiǎ bèi dào ]
释义: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
11、片甲不存 [ piàn jiǎ bù cún ]
释义: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贫道祭风,周瑜举火,黄盖诈降,烧曹兵八十三万,片甲不回。”
12、片甲无存 [ piàn jiǎ wú cún ]
释义: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交战》:“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一回:“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早早奏凯。”
13、橐甲束兵 [ tuó jiǎ shù bīng ]
释义: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14、丢盔抛甲 [ diu kuī pāo jiǎ ]
释义: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同“丢盔卸甲”。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5、丢盔弃甲 [ diū kuī qì jiǎ ]
释义: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6、轻装上阵 [ 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 ]
释义: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出处:《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
17、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释义: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18、弃甲曳兵 [ qì jiǎ yè bīng ]
释义: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9、櫜甲束兵 [ chǐ jiǎ shù bīng ]
释义: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颖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今本《吕氏春秋·悔过》作“橐甲束兵”。
20、金革之声 [ jīn gé zhī shēng ]
释义: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21、腹中甲兵 [ fù zhōng jiǎ bīng ]
释义: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22、负坚执锐 [ fù jiān zhí ruì ]
释义: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出处: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君等久负坚执锐,卫驾远征。”
23、甲坚兵利 [ jiá jiān bīng lì ]
释义: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出处: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24、贯甲提兵 [ guàn jiǎ tí bīng ]
释义:贯:穿;甲:盔甲;兵:武器。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杀气腾腾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赶席,如何又劳师动众?不入水府,扎营在此,又贯甲提兵,何也?”
25、被甲执锐 [ pī jiǎ zhí ruì ]
释义:被:通“披”,穿戴;甲: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已而之细柳军,军吏被甲执锐,榖弓弩持满。”
26、偃兵息甲 [ yǎn bīng xī jiǎ ]
释义: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出处: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27、解甲释兵 [ jiě jiǎ shì bīng ]
释义: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形容战甲破的成语(27个)
••7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表示沉默努力的成语
爱口识羞,安之若素,本位主义,闭口不言,闭口无言,不动声色,不声不响,不苟言笑,畅所欲言,沉吟不语,沉默寡言,沉默不语,传龟袭紫,刺刺不休,呆若木鸡,地覆天翻,动人心弦,肚里泪下,翻肠搅肚,根深枝茂,恭恭敬敬,恭默守静,故旧不弃,合浦还珠,…
描写女子长发的好成语
风鬟雾鬓,雾鬓云鬟
形容恋人疏远的成语
抱诚守真,避凉附炎,表里不一,不即不离,诚心诚意,诚心实意,诚心正意,赤诚相待,阿谀奉承,富贵他人合,肝胆秦越,含情脉脉,侯门似海,侯门如海,胡越同舟,葭莩之亲,伉俪情深,冷若冰霜,利尽交疏,礼胜则离,礼贤远佞,立爱惟亲,门禁森严,漠不关心…
夸出生男孩子的成语
博学多才,博学多闻,不拘细行,才疏学浅,才貌双全,才貌双绝,城北徐公,风度翩翩,风流倜傥,风流才子,惊才风逸,落落大方,眉清目秀,面如冠玉,明眸皓齿,浓眉大眼,品貌非凡,气宇轩昂,清新俊逸,神采奕奕,淑人君子,威风凛凛,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描写凄美伤感的成语
哀声叹气,哀感顽艳,唉声叹气,哀感中年,嗳声叹气,白头之叹,白草黄云,碧海青天,不可捉摸,惨不忍睹,惨不忍闻,惨然不乐,惨雨酸风,缠绵悱恻,愁红惨绿,触景伤情,怆然涕下,怆地呼天,悼心疾首,岛瘦郊寒,低回不已,睹物伤情,睹景伤情,对景伤情,…
有关赞美老师的成语
百世之师,百年树人,冰寒于水,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知不觉,不耻下问,不见经传,草草了事,称心如意,程门立雪,赤胆忠心,春风化雨,大名鼎鼎,得意门生,废寝忘食,费尽心机,费尽心思,纷纷扬扬,敷衍了事,高业弟子,高足弟子,个人主义,大公无私,…
描写有关甜味的成语
甘之若饴,回味无穷,耐人寻味,索然无味,味如嚼蜡
描写人物饱经风霜的成语
白发苍苍,鹤发童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