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形容两人很有默契的成语(54个)

  • 1、八方呼应  [ bā fāng hū yìng ]

    释义: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出处: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2、彼倡此和  [ bǐ chàng cǐ hè ]

    释义: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 3、不谋而合  [ bù móu ér hé ]

    释义: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 4、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释义: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5、璧合珠联  [ bì hé zhū lián ]

    释义: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出处:见“璧合珠连”。

  • 6、此呼彼应  [ cǐ hū bǐ yīng ]

    释义:此:这里。彼:那里。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

  • 7、道合志同  [ dào hé zhì tóng ]

    释义: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出处: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8、桴鼓相应  [ fú gǔ xiāng yìng ]

    释义:桴:鼓槌。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相互应和,配合得很紧密。

    出处:《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 9、腹心相照  [ fù xīn xiāng zhào ]

    释义: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只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 10、更唱迭和  [ gēng chàng dié hé ]

    释义:①彼此唱和。②指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 11、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释义: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12、里应外合  [ lǐ yīng wài hé ]

    释义: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出处: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反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

  • 13、里外夹攻  [ lǐ wài jiā gōng ]

    释义: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新五代史·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14、缺一不可  [ quē yī bù kě ]

    释义:少一样也不行。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15、声气相通  [ shēng qì xiāng tōng ]

    释义: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 16、铜墙铁壁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释义: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楔子:“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17、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释义: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18、相辅而行  [ xiāng fǔ ér xíng ]

    释义: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 19、相辅相成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

    释义: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出处: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20、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释义: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 21、心照不宣  [ xīn zhào bù xuān ]

    释义: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 22、心心相印  [ xīn xīn xiāng yìn ]

    释义: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 23、心照神交  [ xīn zhào shén jiāo ]

    释义: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

    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 24、心中有数  [ xīn zhōng yǒu shù ]

    释义: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处: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

  • 25、臭味相投  [ xiù wèi xiāng tóu ]

    释义: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 26、相得益章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释义: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27、相视而笑  [ xiāng shì ér xiào ]

    释义: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慧生指与老残看,彼此相视而笑。”

  • 28、一拍即合  [ yī pāi jí hé ]

    释义: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29、异口同声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释义: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30、一倡一和  [ yī chàng yī hé ]

    释义:①指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指鸣声相呼应。

    出处:《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形容两人很有默契的词语(1个)

  • 摇相应和遥:远远地;应:照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