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拨嘴撩牙 [ bō zuǐ liáo yá ]
释义:指挑拨是非。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2、打牙配嘴 [ dǎ yá pèi zuǐ ]
释义:指相互戏虐,闲扯说笑。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3、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释义: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4、举案齐眉 [ jǔ àn qí méi ]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6、课嘴撩牙 [ kè zuǐ liáo yá ]
释义: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7、嗑牙料嘴 [ kē yá liào zuǐ ]
释义:多嘴多舌。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8、磕牙料嘴 [ kē yá liào zuǐ ]
释义:多嘴多舌。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9、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释义: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10、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释义: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11、龇牙咧嘴 [ zī yá liě zuǐ ]
释义: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12、龇牙裂嘴 [ zī yá liè zuǐ ]
释义:露出牙,张开嘴。形容凶狠难看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13、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释义: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4、搬唇弄舌 [ bān chún nòng shé ]
释义: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出处:①明·徐某《杀狗记·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15、铁嘴钢牙 [ tiě zuǐ gāng yá ]
释义:比喻能言善辩。
出处:《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16、打牙犯嘴 [ dǎ yá fàn zuǐ ]
释义:比喻乱开玩笑。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常和众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17、多嘴多舌 [ duō zuǐ duō shè ]
释义:很多嘴,很多舌头。形容到处插嘴,搬弄是非。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你休要多嘴多舌。”
18、打牙撂嘴 [ dǎ yá liào zuǐ ]
释义:打牙:说闲话。指说闲话,相互嘲弄戏骂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这里他女人陪着这些丫鬟小厮吃酒,又和那小厮们打牙撂嘴儿的玩笑。”
19、伶牙俐嘴 [ líng yá lì zuǐ ]
释义:伶:通“灵”,灵活;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出处: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你划地敢伶牙俐嘴,夸强说会,使不着你唬鬼瞒神。”
20、磨牙费嘴 [ mó yá fèi zuǐ ]
释义:指反复琐碎的谈话或争论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5回:“我的性儿你是知道的,我是合你磨牙费嘴的人么?”
什么牙什么嘴的成语(26个)
••9 人学习过
什么牙什么嘴的词语(5个)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