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形容古代衣着的成语(106个)

  • 1、白日衣绣  [ bái rì yì xiù ]

    释义: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2、白衣公卿  [ bái yī gōng qīng ]

    释义: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3、白衣卿相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释义: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4、布衣韦带  [ bù yī wéi dài ]

    释义: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 5、布衣之交  [ bù yī zhī jiāo ]

    释义: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 6、布衣黔首  [ bù yī qián shǒu ]

    释义: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 7、白衣苍狗  [ bái yī cāng gǒu ]

    释义: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8、弊衣疏食  [ bì yī shū shí ]

    释义: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9、彩衣娱亲  [ cǎi yī yú qīn ]

    释义: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汉·刘向《列女传》

  • 10、乘肥衣轻  [ chéng féi yì qīng ]

    释义: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 11、鹑衣百结  [ chún yī bǎi jié ]

    释义: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出处:《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鹑。”

  • 12、苍狗白衣  [ cāng gǒu bái yī ]

    释义: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出处:宋·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诗:“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

  • 13、草衣木食  [ cǎo yī mù shí ]

    释义: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 14、吃喝玩乐  [ chī hē wán lè ]

    释义: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出处:魏巍《路标》:“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

  • 15、黜衣缩食  [ chù yī suō shí ]

    释义: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出处:明·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 16、粗衣恶食  [ cū yī è shí ]

    释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 17、颠倒衣裳  [ diān dǎo yī cháng ]

    释义:颠倒:上下倒置;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

    出处:《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18、短衣匹马  [ duǎn yī pǐ mǎ ]

    释义: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出处: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19、恶衣恶食  [ è yī è shí ]

    释义: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20、恶衣粝食  [ è yī lì shí ]

    释义: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21、饭囊衣架  [ fàn náng yī jià ]

    释义:囊:口袋。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无用之人。

    出处:元·王子一《主入桃源》第一折:“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

  • 22、菲食薄衣  [ fěi shí bó yī ]

    释义: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 23、缝衣浅带  [ féng yī qiǎn dài ]

    释义: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24、褐衣不完  [ hè yī bù wán ]

    释义: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 25、褐衣蔬食  [ hè yī shū shí ]

    释义: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26、花花公子  [ huā huā gōng zǐ ]

    释义:指衣着华丽,只会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弟。

    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 27、华冠丽服  [ huá guān lì fú ]

    释义: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 28、挥汗如雨  [ huī hàn rú yǔ ]

    释义:挥:洒,泼。形容天热出汗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29、红装素裹  [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释义: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出处: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30、鸿衣羽裳  [ hóng yī yǔ shang ]

    释义: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形容古代衣着的词语(1个)

  • 解衣磐礴解衣:解开衣服;磐礴:坐地时两腿张开。形容衣着随便,举止不拘礼节。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