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措手不及 [ cuò shǒu bù jí ]
释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2、豺狼当路 [ chái láng dāng lù ]
释义: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3、豺狼当涂 [ chái láng dāng tú ]
释义: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晋书·熊远传》:“孝怀皇帝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
4、豺狼横道 [ chái láng héng dào ]
释义: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出处:《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5、豺狼虎豹 [ chái láng hǔ bào ]
释义: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6、豺狼野心 [ chái láng yě xīn ]
释义: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7、鸱视狼顾 [ chī shì láng gù ]
释义: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出处:《文选·马融》:“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狼顾拊噪踊跃。”
8、除狼得虎 [ chú láng dé hǔ ]
释义: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9、负义忘恩 [ fù yì wàng ēn ]
释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10、官虎吏狼 [ guān hǔ lì láng ]
释义: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11、狗肺狼心 [ gǒu fèi láng xīn ]
释义: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同“狼心狗肺”。
出处: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12、狗行狼心 [ gǒu xíng láng xīn ]
释义: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13、虎斗龙争 [ hǔ dòu lóng zhēng ]
释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14、虎狼之势 [ hǔ láng zhī shì ]
释义: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处:《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15、进退狼狈 [ jìn tuì láng bèi ]
释义: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16、拒虎进狼 [ jù hǔ jìn láng ]
释义: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出处: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17、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释义: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18、狼狈不堪 [ láng bèi bù kān ]
释义: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19、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释义: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20、狼奔豕突 [ láng bēn shǐ tū ]
释义: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出处: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21、狼贪虎视 [ láng tān hǔ shì ]
释义: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22、狼心狗行 [ láng xīn gǒu xíng ]
释义: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23、狼贪鼠窃 [ láng tān shǔ qiè ]
释义: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出处: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24、狼烟四起 [ láng yān sì qǐ ]
释义: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25、狼吞虎咽 [ láng tūn hǔ yàn ]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26、狼眼鼠眉 [ láng yǎn shǔ méi ]
释义:形容人相貌凶恶。
27、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释义: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28、狼子野心 [ láng zǐ yě xīn ]
释义: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29、履舄交错 [ lǚ xì jiāo cuò ]
释义: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30、狼餐虎噬 [ láng cān hǔ shì ]
释义: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出处: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带狼的成语有哪些(106个)
••5 人学习过
带狼的词语有哪些(4个)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