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带牙的成语有哪些(89个)

  • 1、聱牙佶屈  [ áo yá jí qū ]

    释义: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 2、聱牙戟口  [ áo yá jǐ kǒu ]

    释义: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

    出处:《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 3、聱牙诘曲  [ áo yá jié qū ]

    释义: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清·郑相如《汉林四传·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 4、聱牙诘屈  [ áo yá jié qū ]

    释义: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 5、拨嘴撩牙  [ bō zuǐ liáo yá ]

    释义:指挑拨是非。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 6、齿牙春色  [ chǐ yá chūn sè ]

    释义:形容爽朗地大笑。

    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 7、齿牙余论  [ chǐ yá yú lùn ]

    释义: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出处:《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 8、齿牙为猾  [ chǐ yá wéi huá ]

    释义:指谗言造成灾祸。

    出处:《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 9、齿牙馀惠  [ chǐ yá yú huì ]

    释义: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馀惠。’”

  • 10、齿牙馀慧  [ chǐ yá yú huì ]

    释义:指帮人说好话。

    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杨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 11、齿牙之猾  [ chǐ yá zhī huá ]

    释义:指谗言造成灾祸。

    出处: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 12、打牙配嘴  [ dǎ yá pèi zuǐ ]

    释义:指相互戏虐,闲扯说笑。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 13、戴发含牙  [ dài fā hán yá ]

    释义:长着头发和牙齿。指人。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 14、斗牙拌齿  [ dòu yá bàn chǐ ]

    释义: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说了几句正经话,吃了几杯壮行酒。”

  • 15、钩爪锯牙  [ gōu zhǎo jù yá ]

    释义: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凤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兽于是鸷矣。”

  • 16、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释义: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出处: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17、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

    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十五章:“还有些话,牵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说也罢。”

  • 18、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出处:《元曲选·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19、根牙盘错  [ gēn yá pán cuò ]

    释义:犹言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 20、根牙磐错  [ gēn yá pán cuò ]

    释义:犹言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 21、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释义: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出处:金·马钰《玩丹砂·赠阎先生》:“猛虎口中敲玉齿,骊龙颔下夺神珠。”

  • 22、诘诎聱牙  [ jié qū áo yá ]

    释义: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同“诘曲聱牙”。

    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间协助之以书籍,中之文词,虽诘诎聱牙,难于尽晓,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

  • 23、诘屈謷牙  [ jié qū dà yá ]

    释义: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同“诘曲聱牙”。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 24、金口玉牙  [ jīn kǒu yù yá ]

    释义: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

    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 25、锯牙钩爪  [ jù yá gōu zhǎo ]

    释义: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同“钩爪锯牙”。

    出处: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彼锯牙而钩爪,又循江而习流。”

  • 26、强嘴硬牙  [ jiàng zuǐ yìng yá ]

    释义:指能说会道。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 27、课嘴撩牙  [ kè zuǐ liáo yá ]

    释义: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28、嗑牙料嘴  [ kē yá liào zuǐ ]

    释义:多嘴多舌。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 29、磕牙料嘴  [ kē yá liào zuǐ ]

    释义:多嘴多舌。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 30、利齿伶牙  [ lì chǐ líng yā ]

    释义: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