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释义: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2、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释义: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3、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4、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5、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释义: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6、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释义: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7、三曹对案 [ sān cáo duì àn ]
释义:指审问对质。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8、舍己为公 [ shě jǐ wèi gōng ]
释义: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9、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10、先人后己 [ xiān rén hòu jǐ ]
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11、不徇私情 [ bù xún sī qíng ]
释义: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出处: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12、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释义: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13、公平正直 [ gōng píng zhèng zhí ]
释义: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14、自私自利 [ zì sī zì lì ]
释义: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出处:《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15、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释义: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16、至公无私 [ zhì gōng wú sī ]
释义: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17、天地神明 [ tiān dì shén míng ]
释义:指上天和神灵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成语(17个)
••45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