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烛待旦 [ bǐng zhú dài dàn ]
释义: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2、秉烛夜游 [ bǐng zhú yè yóu ]
释义: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出处:《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3、炳烛夜游 [ bǐng zhú yè yóu ]
释义: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出处:三国魏·曹丕《又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
4、楚管蛮弦 [ chǔ guǎn mán xián ]
释义: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
出处:唐·李商隐《燕台·冬》诗:“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舞罢腰支在。”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
释义: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当风秉烛 [ dāng fēng bǐng zhú ]
释义: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出处: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7、洞幽烛微 [ dòng yōu zhú wēi ]
释义: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8、洞房花烛 [ dòng fáng huā zhú ]
释义:形容结婚的景象。
出处: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9、洞幽烛远 [ dòng yōu zhú yuǎn ]
释义: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出处:明·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10、风车雨马 [ fēng chē yǔ mǎ ]
释义: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出处: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11、好学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释义: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13、及时行乐 [ jí shí xíng lè ]
释义: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14、炳烛之明 [ bǐng zhú zhī míng ]
释义: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5、照天蜡烛 [ zhào tiān là zhú ]
释义:照亮天空的烛光。比喻官吏的明察
出处:宋·范镇《东斋纪事》第四卷:“田元均密谏况,宽厚明辨,其治成都最为声。……蜀人谓之‘照天蜡烛’,又谓之‘不错事尚书’。”
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蜡烛(16个)
••84 人学习过
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蜡烛(1个)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