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形容胆和心的成语有哪些(75个)

  • 1、胆大心小  [ dǎn dà xīn xiǎo ]

    释义: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 2、胆大心粗  [ dǎn dā xīn cū ]

    释义: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 3、胆大心细  [ dǎn dà xīn xì ]

    释义: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出处:《旧唐书·孙思邈传》:“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 4、胆破心寒  [ dǎn pò xīn hán ]

    释义: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出处: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武职》

  • 5、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6、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7、胆大心雄  [ dǎn dà xīn xióng ]

    释义: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出处:明·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

  • 8、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9、胆战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 10、胆壮心雄  [ dǎn zhuàng xīn xióng ]

    释义: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出处:《中国歌谣资料·当兵要当红军》:“十七十八正年青,当兵就要当红军,胆壮心雄志愿大,红军到处受欢迎。”

  • 11、吊胆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释义: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 12、放心托胆  [ fàng xīn tuō dǎn ]

    释义:心里放得下,有所凭借而胆大。形容毫无顾虑。

    出处:《何典》第七回:“赶茶娘只道师姑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当谨守清规;故放心托胆,打发女儿去。”

  • 13、合胆同心  [ hé dǎn tóng xīn ]

    释义:犹言同心同德。

    出处: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 14、剑胆琴心  [ jiàn dǎn qín xīn ]

    释义: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 15、惊心悼胆  [ jīng xīn dào dǎn ]

    释义: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卷上:“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16、开心见诚  [ kāi xīn jiàn chéng ]

    释义: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17、开心见胆  [ kāi xīn jiàn dǎn ]

    释义: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出处:沙汀《困兽记》:“由于眼前田畴对于孟瑜表示出来的爱情,尤其是他那种开心见胆的热忱。”

  • 18、能文能武  [ néng wén néng wǔ ]

    释义: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 19、剖心析胆  [ pōu xīn xī dǎn ]

    释义: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出处:宋·司马光《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

  • 20、剖心析肝  [ pōu xīn xī gān ]

    释义:形容掬诚相示。亦作“剖心坼肝”。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 21、琴心剑胆  [ qín xīn jiàn dǎn ]

    释义: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出处: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 22、肆无忌惮  [ sì wú jì dàn ]

    释义: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出处:《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23、碎心裂胆  [ suì xīn liè dǎn ]

    释义:形容异常恐惧。

    出处:《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 24、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25、同心共胆  [ tóng xīn gòng dǎn ]

    释义: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 26、同心合胆  [ tóng xīn hé dǎn ]

    释义: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 27、铜心铁胆  [ tóng xīn tiě dǎn ]

    释义: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出处: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馋,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

  • 28、吐心吐胆  [ tǔ xīn tǔ dǎn ]

    释义:比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同“吐肝露胆”。

    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书》:“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如此,更无回互。”

  • 29、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释义: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30、心胆俱裂  [ xīn dǎn jù liè ]

    释义: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