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顿足搓手 [ dùn zú cuō shǒu ]
释义:顿:以脚扣地;搓:手相摩。形容着急惋惜的样子。
出处: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2、挠腮撧耳 [ náo sāi juē ěr ]
释义: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元关汉聊《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3、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释义: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束手无策 [ shù shǒu wú cè ]
释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元·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秦)桧死而逆亮(金主完颜亮)南牧,孰不束手无策。”
5、搔头抓耳 [ sāo tóu zhuā ěr ]
释义: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6、无可如何 [ wú kě rú hé ]
释义:没有什么办法。
出处:明·李贽《复邓鼎石书》:“虽知情不容己,然亦无可如何。”
7、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ǎo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8、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9、天造地设 [ tiān zào dì shè ]
释义: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出处:宋·赵佶(徽宗)《艮岳记》:“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
10、眉花眼笑 [ méi huā yǎn xiào ]
释义: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11、扒耳搔腮 [ pá ěr sāo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12、爬耳搔腮 [ pá ěr sāo sāi ]
释义:指急切无奈的样子。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13、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释义: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14、抓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释义: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15、耳不离腮 [ ěr bù lí sāi ]
释义: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16、撧耳挠腮 [ juē ěr náo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
17、撧耳揉腮 [ yōng ěr róu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同“撧耳挠腮”。
出处: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18、撧耳顿足 [ yǎn ěr dùn zú ]
释义: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出处: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19、抓腮挖耳 [ zhuā sāi wā ěr ]
释义: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
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20、挝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释义:挝:敲击。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窘迫的样子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
21、挝耳揉腮 [ zhuā ěr róu sāi ]
释义:挝:敲击;揉:来回擦或搓。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窘迫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挝耳揉腮,羞答答的半晌怎把头抬。”
什么耳什么腮的成语(21个)
••4877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