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什么头什么脑的成语(88个)

  • 1、傲头傲脑  [ ào tóu ào nǎo ]

    释义: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 2、大腹便便  [ dà fù pián pián ]

    释义: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出处:《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

  • 3、呆头呆脑  [ dāi tóu dāi nǎo ]

    释义: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 4、低头耷脑  [ dī tóu dā nǎo ]

    释义: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

    出处:袁静《伏虎记》第七回:“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谁进来干什么,都低头耷脑,蹑手蹑脚。”

  • 5、肥头大耳  [ féi tóu dà ěr ]

    释义: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6、浮头滑脑  [ fú tóu huá nǎo ]

    释义: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 7、骨瘦如柴  [ gǔ shòu rú chái ]

    释义: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处: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 8、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释义: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9、鬼头鬼脑  [ guǐ tóu guǐ nǎo ]

    释义: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就悄悄向那小小厮说,叫把管租的管家叫了两个进来。又鬼头鬼脑,不知说了些甚么,便叫请出大爷来。”

  • 10、狗头鼠脑  [ gǒu tóu shǔ nǎo ]

    释义:比喻奴才相。

    出处:《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 11、虎头虎脑  [ hǔ tóu hǔ nǎo ]

    释义: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出处: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 12、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释义: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 13、昏头搭脑  [ hūn tóu dā nǎo ]

    释义: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 14、昏头打脑  [ hūn tóu dǎ nǎo ]

    释义: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 15、昏头晕脑  [ hūn tóu yūn nǎo ]

    释义:形容头脑发昏,晕头转向。同“昏头昏脑”。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 16、鸠形鹄面  [ jiū xíng hú miàn ]

    释义: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出处:《资治通鉴·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 17、倔头强脑  [ juè tóu jiàng nǎo ]

    释义: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 18、磕头碰脑  [ kē tóu pèng nǎo ]

    释义: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3回:“这有何难?放着相大爷一个名进士,磕头碰脑,满路都是同年,这有甚么难处!”

  • 19、愣头愣脑  [ lèng tóu lèng nǎo ]

    释义: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 20、楞头呆脑  [ léng tóu dāi nǎo ]

    释义: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出处: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 21、楞头磕脑  [ léng tóu kē nǎo ]

    释义: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 22、楞头楞脑  [ léng tóu léng nǎo ]

    释义: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 23、木头木脑  [ mù tóu mù nǎo ]

    释义:形容呆板、迟钝。

    出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 24、脑满肠肥  [ nǎo mǎn cháng féi ]

    释义: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出处:《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

  • 25、蹑手蹑脚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释义: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 26、披头盖脑  [ pī tóu gài nǎo ]

    释义: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27、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释义: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绣》:“母亦喜,为女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 28、舒头探脑  [ shū tóu tàn nǎo ]

    释义:伸头去探看。形容行为鬼鬼祟祟。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回:“只是舒头探脑,望里边一望,又退立了两步。”

  • 29、缩头缩脑  [ suō tóu suō nǎo ]

    释义: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胆小不敢出头负责。

    出处: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

  • 30、傻头傻脑  [ shǎ tóu shǎ nǎo ]

    释义: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什么头什么脑的词语(1个)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