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安其室 [ bù ān qí shì ]
释义: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2、不安于室 [ bù ān yú shì ]
释义: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出处:《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3、不安于位 [ bù ān yú wèi ]
释义: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4、不白之冤 [ bù bái zhī yuān ]
释义: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5、不拔之志 [ bù bá zhī zhì ]
释义: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6、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释义: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7、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释义: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8、不成三瓦 [ bù chéng sān wǎ ]
释义: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9、不成体统 [ bù chéng tǐ tǒng ]
释义: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10、不辨真伪 [ bù biàn zhēn wěi ]
释义: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11、不逞之徒 [ bù chěng zhī tú ]
释义: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12、不差毫发 [ bù chā háo fà ]
释义: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朱子语类》卷十六:“自慊,正与自欺相对,不差毫发。”
13、不吃烟火食 [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
释义: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14、不差毫厘 [ bù chā háo lí ]
释义:不差一毫一厘。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一百五十八郑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15、不痴不聋 [ bù chī bù lóng ]
释义: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16、不差累黍 [ bù chā lěi shǔ ]
释义: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形容丝毫不差。
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权经重者不失黍累。”
17、不茶不饭 [ bù chá bù fàn ]
释义: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18、不臣之心 [ bù chén zhī xīn ]
释义: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19、不避汤火 [ bù bì tāng huǒ ]
释义:指不畏凶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20、不便水土 [ bù biàn shuǐ tǔ ]
释义: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21、不按君臣 [ bù àn jūn chén ]
释义: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出处:《水浒传》第一一一回:“解宝身边取出不按君臣的药头,张人眼慢,放在酒壶里。”
22、不辨菽粟 [ bù biàn shū sù ]
释义: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23、不拔一毛 [ bù bá yì máo ]
释义: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出处:宋·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24、不败之地 [ bù bài zhī dì ]
释义: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25、不步人脚 [ bù bù rén jiǎo ]
释义: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出处:明·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26、不辟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释义: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27、不避艰险 [ bù bì jiān xiǎn ]
释义: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28、不测之忧 [ bù cè zhī yōu ]
释义:指意外的祸患。
出处: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29、不避水火 [ bù bì shuǐ huǒ ]
释义:指不畏凶险。
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30、不测之罪 [ bù cè zhī zuì ]
释义:指大罪,死罪。
出处: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什么比为的成语是什么(63个)
••474 人学习过
什么比为的词语是什么(10个)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