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师不利 [ chū shī bù lì ]
释义: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3、横戈跃马 [ héng gē yuè mǎ ]
释义: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4、横戈盘马 [ héng gē pán mǎ ]
释义:犹横戈跃马。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出处: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5、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6、箭拔弩张 [ jiàn bá nǔ zhāng ]
释义: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大部分的时候是含精养锐的,必要时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红耳赤,箭拔弩张的。”
7、厉兵秣马 [ lì bīng mò mǎ ]
释义: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8、历兵粟马 [ lì bīng sù mǎ ]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9、厉兵粟马 [ lì bīng sù mǎ ]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10、盘马弯弓 [ pán mǎ wān gōng ]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出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11、千钧一发 [ qiān jūn yī fà ]
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12、怯防勇战 [ qiè fáng yǒng zhàn ]
释义: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出处:《梁书·冯道根传》:“怯防勇战,此之谓也。”
13、森严壁垒 [ sēn yán bì lěi ]
释义: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出处: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14、矢在弦上 [ shǐ zài xián shàng ]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出处: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15、威风凛凛 [ wēi fēng lǐn lǐn ]
释义: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16、一触即发 [ yī chù jí fā ]
释义: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17、枕戈待旦 [ zhěn gē dài dàn ]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18、面红耳赤 [ miàn hóng ěr chì ]
释义: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19、洗兵牧马 [ xǐ bīng mù mǎ ]
释义: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20、跃马弯弓 [ yuè mǎ wān gōng ]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出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21、磨刀擦枪 [ mó dāo cā qiāng ]
释义:形容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红枪会的人个个赤膊卷腿,磨刀擦枪,横眉瞪眼地注视着马英。”
形容准备出战的成语(22个)
••5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