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昂昂自若 [ áng áng zì roò ]
释义: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2、不足为奇 [ bù zú wéi qí ]
释义: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出处: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3、布帛菽粟 [ bù bó shū sù ]
释义: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出处:《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4、百里之才 [ bǎi lǐ zhī cái ]
释义: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5、超尘拔俗 [ chāo chén bá sú ]
释义: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6、触目皆是 [ chù mù jiē shì ]
释义: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出处:唐·朱敬则《五等论》:“故魏太祖曰:‘若使无孤,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
7、超尘出俗 [ chāo chén chū sú ]
释义: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8、从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释义: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9、大模大样 [ dà mó dà yàng ]
释义: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10、等闲视之 [ děng xián shì zhī ]
释义: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11、凡桃俗李 [ fán táo sú lǐ ]
释义: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2、泛泛而谈 [ fàn fàn ér tán ]
释义: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
出处: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
13、泛泛之交 [ fàn fàn zhī jiāo ]
释义:交情不深的朋友。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14、盖世无双 [ gài shì wú shuāng ]
释义: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15、屡见不鲜 [ lǚ jiàn bù xiān ]
释义: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16、平淡无奇 [ píng dàn wú qí ]
释义: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17、少见多怪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释义: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出处:《抱朴子·神仙》:“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汉·牟融《牟子》:“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谓马肿背。”
18、数见不鲜 [ shuò jiàn bù xiān ]
释义: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19、司空见惯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释义: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0、物以稀为贵 [ wù yǐ xī wéi guì ]
释义: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出处: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21、习以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释义: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22、有所作为 [ yǒu suǒ zuò wéi ]
释义: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3、不胜枚举 [ bù shèng méi jǔ ]
释义: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24、不以为奇 [ bù yǐ wéi qí ]
释义: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25、曾经沧海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释义: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处:《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6、寸有所长 [ cùn yǒu suǒ cháng ]
释义: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7、安之若素 [ ān zhī ruò sù ]
释义: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28、比比皆是 [ bǐ bǐ jiē shì ]
释义: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29、超凡入圣 [ chāo fán rù shèng ]
释义: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所以道超凡越圣。”《朱子全书·学一》:“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30、泛泛之人 [ fàn fàn zhī rén ]
释义: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形容东西很平常成语有哪些(38个)
••5 人学习过
形容东西很平常词语有哪些(2个)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