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搏牛之虻 [ bó niú zhī méng ]
释义: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2、床下牛斗 [ chuáng xià niú dòu ]
释义: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
3、椎牛飨士 [ chuí niú xiǎng shì ]
释义: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4、吹牛拍马 [ chuī niú pāi mǎ ]
释义: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出处: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5、槌牛酾酒 [ chuí niú shāi jiǔ ]
释义: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
出处: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6、椎牛发冢 [ chuí niú fā zhǒng ]
释义: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出处: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7、椎牛歃血 [ chuí niú shà xuè ]
释义: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出处: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8、大材小用 [ dà cái xiǎo yòng ]
释义: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出处:《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9、带牛佩犊 [ dài niú pèi dú ]
释义: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10、对牛弹琴 [ duì niú tán qín ]
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11、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释义: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12、饭牛屠狗 [ fàn niú tú gǒu ]
释义: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出处:明·陈子龙《酬吴次尾》诗:“别来落魄吴楚间,饭牛屠狗俱无颜。”
13、风牛马不相及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 ]
释义: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出处: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14、服牛乘马 [ fú niú chéng mǎ ]
释义:役使牛马驾车。
出处:《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15、归马放牛 [ guī mǎ fàng niú ]
释义: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16、改恶从善 [ gǎi è cóng shàn ]
释义: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出处:《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
17、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释义: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8、呼牛呼马 [ hū niú hū mǎ ]
释义: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出处:《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19、汗牛充屋 [ hàn niú chōng wū ]
释义: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出处: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
20、呼牛作马 [ hū niú zuò mǎ ]
释义: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同“呼牛呼马”。
出处:《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21、鸡口牛后 [ jī kǒu niú hòu ]
释义: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22、鸡尸牛从 [ jī shī niú cóng ]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23、茧丝牛毛 [ jiǎn sī niú máo ]
释义:形容功夫细密。
出处:清朝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吾兄经术,茧丝牛毛,用心如此,不仅当今无与绝尘,即在先儒亦岂易得哉?”
25、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释义: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26、九牛拉不转 [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
释义: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27、瘠牛羸豚 [ jí niú léi tún ]
释义:瘠:瘠瘦;羸:病弱的。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出处:清·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28、九牛一毫 [ jiǔ niú yī háo ]
释义: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29、裾马襟牛 [ jū mǎ jīn niú ]
释义: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30、扛鼎抃牛 [ káng dǐng biàn niú ]
释义: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牛的成语大全成语大全(125个)
••678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