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闲自得 [ ān xián zì dé ]
释义: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2、安闲自在 [ ān xián zì zài ]
释义: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3、神闲气静 [ shén xián qì jìng ]
释义:指神气悠闲安静。同“神闲气定”。
出处:《负曝闲谈》第27回:“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无不神闲气静。”
4、心满意足 [ xīn mǎn yì zú ]
释义: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5、欣欣自得 [ xīn xīn zì dé ]
释义: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6、怡然自得 [ yí rán zì dé ]
释义: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7、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释义: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8、悠游自得 [ yōu yóu zì dé ]
释义: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9、自由自在 [ zì yóu zì zài ]
释义: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自由自在。’曰:‘见后如何?’师曰:‘自由自在。’”
10、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11、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释义: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12、风吹浪打 [ fēng chuī làng dǎ ]
释义: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13、恬然自得 [ tián rán zì dé ]
释义:恬然:安静舒适的样子;自得:自觉得意。形容心情安静、舒适
出处: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样子成语(15个)
••468 人学习过
(0)
纠错/补充